3月13日,中国租赁蓝皮书 ——《2011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》在中国租赁联盟网正式发布。
报告显示,至2011年底,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共约296家,比年初的182家增加约114家, 其中,金融租赁20家,比上年增加3家;内资租赁66家,比上年增加21家;外商租赁约21家,比上年增加约90家。注册资金总计约1022亿人民币,比上年增加23.3%。
从业务发展情况看,到2011年底,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9300亿元人民币,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2300亿元,增长幅度为32.9%。其中,金融租赁约3900亿元,增长11.4%;内资租赁约3200亿元,增长45.5%;外商租赁约2200亿元,增长69.2%
报告认为,2011中国融资租赁业也面临着一些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:
一是行业认识存在误区。2011年虽然企业增加较多,但业务增长明显放缓,与” “十一五”期间每年倍增式增长形成明显对比。其主要原因是,在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、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大背景下,有关部门认为融资租赁会助推通货膨胀,因而金融租赁公司采取了规模控制政策,内资和外资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了影响。
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。截至2011年底,全国约296家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,百分九十以上都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杭州、厦门等共30个城市,而全国其它200多家地级以上城市,也包括一些省会级城市,至今一家融资租赁公司都没有。
三是法规体系仍不健全。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,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还是需要有一个统一有效的司法保障,但现在仍是空白。现银监会和商务部准备对金融和外资两个已有的管理办法进行修正,天津、上海、武汉等一些地区也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,这些法规内容主要以促进发展为主,行业规范为辅,远构不成法规体系。
四是风险意识仍较薄弱。中国融资租赁一直在快速增长,但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管体制很不健全。许多租赁企业,特别是新组建的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,有的企业规模较小,但业务推动很快,资本充足率甚至不足1%。有的综合性租赁企业在所开展的业务中,售后回租所占比重过大,已经占到60%以上。由于这一业务由于金额大、租期长,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。
中国租赁蓝皮书主编、经济学家杨海田对媒体说,《2011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》已是中国租赁蓝皮书的第六部。自2007年以来,所发布的蓝皮书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,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以及业内同仁的关注与肯定,为此,借第6部蓝皮书正式发布的机会,代表编委会向多年来关心、支持和帮助蓝皮书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谢意。
杨海田说,审慎起见,蓝皮书仍仅供中国租赁联盟成员和有关管理部门内部参考。今后,编委会更加努力工作,争取条件成熟时正式出版。